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人的奇缘
在很久以前,太行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张老三的樵夫。他每天清晨上山砍柴,傍晚挑到集市售卖,日子过得清贫却踏实。村里人都知道,张老三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——总会把最干燥的柴火留给村口的王寡妇。
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大雪封山半月有余。张老三看着空荡荡的米缸,咬咬牙还是扛着斧头进了山。他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两个时辰,突然听见微弱的呜咽声。拨开积雪,发现是只后腿被捕兽夹困住的白狐,琉璃般的眼睛蓄着泪水。
'造孽啊!'张老三连忙砸开铁夹,扯下头巾给白狐包扎。那狐狸却不急着逃走,反而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掌。当夜张老三饿着肚子回家时,发现门前放着三捆上好的干柴,柴上还沾着几根白色毛发。
三天后,张老三在悬崖边发现个采药跌落的老者。背老人回家时,他注意到对方腰间挂着个雕有狐纹的玉葫芦。老人养伤期间,教他认了许多珍贵药材。开春时,张老三按老人指点挖到棵百年老山参。
赶集那天,药材铺掌柜眼睛都直了:'这品相至少值五十两!'张老三却只收了十两银子:'够修王寡妇的屋顶就行。'转身时,他听见掌柜嘀咕:'这参怎么带着股檀香味?'
第二年重阳节,张老三在山上救了个中暑的货郎。帮对方挑担子下山时,货郎执意要送他面铜镜。当晚月光如水,铜镜突然映出那白狐的身影,竟口吐人言:'恩公明日子时到青石崖,切记带上空背篓。'
次日张老三将信将疑来到崖边,忽见云雾翻涌,那养伤老者踏云而来。仙人拂尘轻扫,崖壁上顿时显出个山洞,里面堆满药材与粮食:'这些赠予真正善良之人。记住,每月初五可来取一篓,多取必遭天谴。'
此后十年间,张老三用山洞物资帮村民度过蝗灾、旱灾,自己仍住着茅草屋。有年山洪暴发,他冒险救出七个孩子后被冲走。恍惚间看见白狐化作少女托起自己,醒来时怀里多了块刻着'善者天佑'的暖玉。
如今太行山仍有传说,月圆之夜能看到白发樵夫与狐仙对弈的身影。村民们说,张老汉活到一百零八岁无疾而终,下葬时那块暖玉突然化作白虹贯日。而山洞口,至今还留着两行脚印——一行人的,一行狐的。
(全文完)
【故事取材】
1. 融合河北民间'狐仙报恩'与'山中遇仙'两类传说原型
2. 樵夫形象参考《搜神记》中'董永'的勤劳特质
3. 白狐三次报恩结构借鉴日本'仙鹤报恩'叙事手法
4. 药材细节根据太行山实际物产考证
5. 暖玉意象来源于西汉'王祥卧冰'孝道典故